第二节 农业
叠滘地处珠江三角洲的围田区,历史上以种水稻为主。由于叠滘是男耕女织、半工半农的水乡,又靠近佛山,一向有专门种植蔬菜、花卉等经济作物的习惯,供应人们日常所需。“以农为本”历来是我国主要的国策。清代以前,历代各级官署均得“劝课农桑”。民国时期,农业归县zf建设科管理。建国以后,实 行以“农业为基础,工业为主导”的方针,发展国民经济。经过土地改革,农业合作化,人民公社等生产关系的改革,以及建国后多次大规模的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农用机械使用日益增加,水稻品种的优化和改良,耕作技术管理水平不断提高等,逐步实现科学种田,促进了农业生产突飞猛进,收获恒丰。
1949年,叠滘乡水稻年平均亩产579市斤,1990年1734斤。南海县农业局粮产股和叠南管理区梁牛合作的试验田,1990年早造亩产1380市斤,创佛山地区早造水稻单产最高纪录。改革开放以后,随着城乡建设的飞速发展,自1985年开始,叠滘的农田不断被征用和改变用途,到2002年止,全乡可耕地面积几近于零。8071名农民,基本脱离农耕,成了没有土地,“洗脚上田”的国民,叠滘亦成了“全征地”的乡村之一。
叠滘建国后农业生产用地面积情况表
……
叠南建国后农业生产用地面积情况表
……
叠北建国后农业生产用地面积情况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