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費論壇 繁體 | 簡體
Sclub交友聊天~加入聊天室當版主
分享
离壬寅年五月初五(2022年6月3日)端午节还有:
返回列表 发帖
三、树木花卉

    叠滘属冲积平原的水乡,没有山岗和天然林木,土地多已开发为农田,乡人世代傍水而居,烟户稠密;村前屋后的果木,杂树多为人工栽种,绿化成荫,用以固基护岸和收获果实。建国前,因尽沧桑,颓垣败瓦的荒地四处可见,除部分辟为小规模私营果园、竹园外,很少有连片的树木。建国后,叠滘经过历年多次的植树绿化活动,其道路及“四旁”,已绿树青葱,浓荫夹道。树木品种有:
论坛开设目的:推广叠滘特色龙船文化;提供一个分享交流平台。
定位:
以民间视角发展龙船文化

TOP

4.植保与防治

    民国时期,南海县zf设农业技术推广所,指导农民使用化学农药除虫,但植保队伍尚未形成。

    建国后,1955年起,各区农民根据病虫测报点发报的通知,开展有关施药防治工作。1958年,叠南、叠北两大队,都设有植保人员,形成县、社、大队三级植保网,生产队在各级病虫测报部门的指导下,统一施药防治,效果显著。

    建国前,生产水平低,病虫害较少,防治方法简单,对付病虫鼠害,是采取人工捕杀、拍打、拔除病株等方法,或用烟骨水、石灰等作药物防治,效果差。

    建国后,科学防治病虫鼠害知识和措施,日益普及和实 施。20世纪50年代,推广使用“六六六”、“滴滴涕”等有机氯杀虫剂,采用波尔多液,石硫合剂、赛力散、西力生和种子消毒用的福尔马林等防治作物病害。1954年,水稻螟虫大发生,乡人采用点灯、叠火堆,诱杀螟娥,用有机氯杀虫剂喷杀成虫;在冬季挖烧禾秆头,翌年惊蛰前灌水浸田,消灭越冬幼虫,1955年,还使用秧苗除虫梳,梳除秧苗上的螟虫卵块。大跃进时期,曾用辣椒、辣蓼、桉树叶、苦楝树叶、毒鱼藤、大茶药、茶麸等制作土农药,但防治效果不够理想。20世纪60年代,采用电灯、汽灯、煤油灯诱杀螟娥。1964年,改用黑光灯杀灭,效果更佳。由于三化螟虫对“六六六”产生了抗药性,于是改用乐果、毒杀芬、di百虫、马拉硫磷、亚胺硫磷、二嗅磷、对硫磷等有机磷剂和高效的didi畏、杀螟清、西维因。这一时期,防治病害的药物以石硫合剂、胶体硫、波尔多液、氯丹、西力生、稻脚青、田安等。灭鼠药有:磷化锌、田安和砒酸铝等。20世纪70年代,除采用行之有效的早浸春灭螟、点灯诱灭螟娥等办法外,并使用701、702土农药,使用杀螟杆菌等生物杀虫剂。曾倡导保护和繁育赤眼蜂治螟。一度推广使用高效杀螟药物:苏化203、甲基1605和1059等有机磷农药。1977年,使用杀虫眯和防治稻飞虱特效药叶蝉散等。治病药物以叶枯净、西维因、托布津、稻瘟净、三环挫、井冈霉素等取代有机氯等高残毒农药,同时,试用di鼠钠盐灭鼠。20世纪80年代,主要使用水胺硫磷、速灭杀丁、光棉宝、杀虫双等新杀虫药。

    20世纪60—70年代,曾大面积推广“三熟制”,使病虫害进一步蔓延。三化螟、白叶枯病、纹枯病等常发性病虫害不断加重,间歇性病虫,如卷叶虫、稻飞虱等成为常发性大面积虫害;局部性、次要性病虫害,如蓟马、菌核病、稻象甲、稻瘿蚊等扩展波及面广,整个水稻生长期,均遭病虫害袭击,造成施药次数多,用量大,成本高。

    针对这种情况,农业开始采用以防治为主的方针,1976年,提倡湿润排灌,中期轻晒田,改变前重攻,中期重晒的传统方法,使往年为害严重的白叶枯病得到有效控制。1983年,大力提倡减少早稻迟熟比例,大力推广晚造插植翻秋种,把晚播种期从6月上旬,推迟到7月上、中旬,有效避过了稻瘿蚊向晚禾转移为害。1983年以后,推行水旱轮作,早春增施钾肥,抓好早秧适期插植,晚造控制安全齐穗期,推广低群体的健身高产栽培等农业技术,水稻病虫害得到有效控制,常发性病虫害发生种类大大减少,降低了用药成本,促进产量提高。
论坛开设目的:推广叠滘特色龙船文化;提供一个分享交流平台。
定位:
以民间视角发展龙船文化

TOP

3.鼠害

    鼠害主要有:黄毛刀鼠(黄毛仔、田鼠)、板齿鼠(大猪鼠)、褐家鼠(坑渠鼠)、小家鼠(米鼠仔)、黄胸鼠(长尾吊、黄腹鼠),而以黄毛鼠数量最多,其次为板齿鼠;一般以啃食植物为主,如水稻、甘蔗、花生、番薯、玉米和新种果树等。
论坛开设目的:推广叠滘特色龙船文化;提供一个分享交流平台。
定位:
以民间视角发展龙船文化

TOP

2.主要虫害

    水稻有:三化螟、大螟、台湾稻螟、粘虫(剃枝虫)、稻纵卷叶虫、稻苞虫、稻飞虱、稻叶蝉(沉尘子)、稻瘿蚊、铁甲虫、稻蟓甲、稻蓟马、稻黑蝽蟓、稻绿蝽蟓、稻蝗、稻螟铃、蝼蛄(土狗)。

    小麦有:粘虫、蝼蛄、蚜虫、卷叶虫、地老虎。

    花生有:蚜虫、卷叶虫、地老虎、金针虫、金龟子、芫青、潜叶虫。

    蔬菜有:蚜虫、黄条跳钾、斜纹夜盗娥、地老虎、菜白粉蝶(菜青虫)、黄守瓜、菜螟、潜叶蝇、豆天娥、二十八星瓢虫、水菜娥、叶蝉、瓜蓟马、蝽蟓、豆芙螟。

    玉米有:玉米螟、大螟、地老虎、粟灰螟。

    番薯有:象鼻虫、天娥、薯蠹娥、卷叶娥。

    绿肥有:秆蛀蝇、蚜虫、蓟马、豆荚螟、斜纹夜娥、萍螟、萍丝虫、椎实螺、地老虎、粘虫、潜叶蝇。

    甘蔗有:蚜虫、蛴螬、白蚊、蔗螟、蔗龟、条螟、蓟马、大螟、二点螟、蔗边飞虱。

    其他作物有:飞蝗、豆荚螟、芫青、豆天娥、尺蠖、蛴螬、蚜虫、金龟子、桑天牛、桑毛虫、蟋蟀。
论坛开设目的:推广叠滘特色龙船文化;提供一个分享交流平台。
定位:
以民间视角发展龙船文化

TOP

(六)病、虫、鼠害防治

    1.主要病害

    水稻有:稻瘟病、白叶枯病、纹枯病、细菌性条斑病,胡麻叶斑病、云形病、徒长病、颖枯病、小球菌核病、小黑菌核病、细菌性心腐病、稻曲病、绵腐病、赤枯病、鞘腐病、褐条病。

    小麦有:锈病、散黑穗病、白粉病。

    花生有:锈病、霉病、黑斑病、褐斑病、黑霉病、纹枯病、青枯病、根腐病、茎腐病、灰霉病、丛枝病、斑枯病。

    蔬菜有:十字花科锈病、霜霉病、软腐病、炭疽病,瓜类绵腐病、白粉病、花叶病、芋疫病,马铃薯晚疫病、青枯病、皱缩叶斑病、病毒病,韭菜锈病,番茄青枯病,辣椒炭疽病、白锈病,葱紫斑病、灰霉病、叶斑病。

    玉米有:绣铁病、大斑病、小斑病。

    番薯有:黑斑病、褐斑病、软腐病。

    绿肥有:白粉病、炭疽病、萍纹枯病。

    甘蔗有:风梨病、赤腐病、褐条病、黄斑病、虎斑病、眼点病。

    其他作物有:黄豆霜霉病、紫斑病、花叶病、西瓜炭疽病等。
论坛开设目的:推广叠滘特色龙船文化;提供一个分享交流平台。
定位:
以民间视角发展龙船文化

TOP

3.花生栽培

    国家颁行粮、油统购统销以后,叠滘以粮为主,没有花生的征购任务,每年大田少量种植的花生,是解决农民食油问题。曾种植的品种有:大珠豆、小珠豆、勾豆等。

    叠滘多以起坜开沟种植花生,在惊蛰前后播种,以6×6寸或6×7寸的规格合理密植,落足基肥,并以氮、磷、钾、钙等肥料适当施用;排水沟要连通运身渠,做到雨停沟水排清,前期保湿润,后期注重排渍,及时防治病虫鼠害。20世纪80年代,试验推广化学除草免中耕栽培法,采用恶草灵、拉索、去草胺等化学除草剂,除拔掉少量大草外,无需中耕除草,节省劳力,并获增产。
论坛开设目的:推广叠滘特色龙船文化;提供一个分享交流平台。
定位:
以民间视角发展龙船文化

TOP

2.甘蔗栽培

    建国前,叠滘种植的甘蔗多以果蔗为主。建国后,以种植糖蔗为主,品种有:台糖134、爪哇2818。20世纪60年代,叠滘的农民因要完成国家糖蔗征购任务,开始大面积种植。主要品种有:粤糖57423、台糖134、爪哇3016等。

    甘蔗栽培技术,包括留种,分新头、旧头处理;蔗与其他作物,如豆、稻、蔬菜等进行轮套、间作;另外还有捆种浸水,多芽移植,抹叶除蚜,剥叶透光,施用农家肥等。

    叠滘的蔗田,是起坜开沟种植,种植时间在冬、春。在坜中开坑,每坜两行,平放移植已经浸种催芽的蔗种,盖以土杂肥再回土。生长期间,注意施药防治病虫害,剥除部分老叶透光。新头蔗田,多以套种花生,还有套种白豆等其他豆类作物的。
论坛开设目的:推广叠滘特色龙船文化;提供一个分享交流平台。
定位:
以民间视角发展龙船文化

TOP

(五)其他作物栽培

    1.小麦栽培

    建国前,叠滘冬种小麦不多,品种不详。建国后,大面积冬种小麦,品系 有:罗定小麦、方麦、京红品系,科春品系、区系、南京种、东北、四川、青海种等,还有广麦74、南741、晋麦、龙溪麦。

    根据资料记载,建国后,叠滘冬种小麦始于1956年。一般于晚稻收割后,用犁开坑,坑泥抛散平碎为浅坜,播种后盖以土杂肥。到20世纪70年代,冬种小麦栽培技术有所改进,改疏播为密播,亩播量提高到10公斤。同时,晚造种植水稻安排一不定期数量的早熟品种,收割后马上整地,力争在10月中旬到11月上旬完成播种。并施足基肥,施用磷肥,特别是施好三叶肥;改粗管理为细管理,播种后灌好发芽水,前期保持湿润,后期注重排水和防治病虫害。
论坛开设目的:推广叠滘特色龙船文化;提供一个分享交流平台。
定位:
以民间视角发展龙船文化

TOP

3.田间管理

    对水稻大田的水肥管理,传统上多是缺什么补什么,不懂得、不注重中期控制,导致禾苗“一路青”,成穗率低,千粒重轻,造成好禾不好谷。20世纪60年代,学习推广潮汕地区水稻高产栽培技术,并根据本地实 际,总结出一套水稻生长水肥管理技术,施足基础,浅水插秧,深水回青,薄水分蘖;中期排水降低地下水位,适度晒田,抑制无效分蘖和适当补肥;后期浅灌湿润,巧施壮尾肥。

    水稻中耕除草,一向习惯手工操作,费工、费力,工效低。20世纪70年代开始,试用化学除草剂,品种有“di稗 ”、“五氯酸钠”等。20世纪80年代初,随着农村经济发展,大量农业劳动力向工副业转移,费工、费时的手工中耕除草,已不合时宜;在结合推广水稻直播,配套使用化学除草剂,取得良好的效果。使用的除草剂品种有:去草胺、除草醚、恶草灵等十多种。

    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南海县针对不同类型的地区和不同的耕作制度,推广规范化的水稻栽培,改造中低产田,建立连片高产示范田,促进粮食产量的提高。1990年,南海县农业局粮食股与叠南管理区梁牛合作的示范田,早造亩产达1380市斤,创佛山地区早造水稻单产最高记录。
论坛开设目的:推广叠滘特色龙船文化;提供一个分享交流平台。
定位:
以民间视角发展龙船文化

TOP

3)插秧。传统规格为大科(株)疏植,科行距在10寸(市寸,下同)以上,亩插6000科左右,土地利用率低,影响产量。1953年开始,推行壮秧小科密植,科行距6×6寸,每科6—8苗,每亩插植在2万科以上,比大科疏植有较大的增产。1958年在“人有多大胆,地有多高产”的思想统领下,脱离实 际地盲目强调“满天星斗”的高 度密植,科行距离缩小到3×3、2×2,有些甚至只有行距,没有科距,称之为“蚂蚁出洞”;有的还搞直播,亩播种子达35—50公斤。高 度的密植带来不通风、不透光,违反了植物生长规律,最后以减产失败告终,严重的,颗粒无收。此后,很快恢复正常的小科密植。20世纪70年代,针对有利大田通风和透光环境,推行“宽行窄株”拉线插植方法,总结出7×4、6×4、5×4寸等不同品种的不同插植规格,并取得增产成效。在插植方法上,历来都是以传统手工插植为主,虽曾先后推广人力或机动的插秧机,终因技术水平不过硬,插植质量不高(主要是伤秧和屈头)等问题而很难推广。一直以来,在水稻大田生产过程中,插秧这一环节,劳动强度大,季节时间紧迫。因此,人们对水稻插植方法的老大难的研究和改进,从来未停止过,想方设法降低人们的劳动强度,提高工作效能。后来出现,塑料格模育秧,抛秧定植的方法,不失为有益的尝试,期望不断总结,完善和推广。
论坛开设目的:推广叠滘特色龙船文化;提供一个分享交流平台。
定位:
以民间视角发展龙船文化

TOP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