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費論壇 繁體 | 簡體
Sclub交友聊天~加入聊天室當版主
分享
离壬寅年五月初五(2022年6月3日)端午节还有:
返回列表 发帖
庞氏

    《庞氏族谱》载:“冠冕前徽,珠玑故巷。落籍南海,家住双溪。鹿门都宪,镇南马桥。聚族世居,沧桑延续。从戎作宦,忍痛别井离乡;利觅蝇头,甚至漂洋过海。床前明月,低头能不思乡。缅怀桑梓,何堪回首当年。慎终追远,溯本寻根,世系渊源……”“……沙村公庞晏,于咸淳元年(乙丑·1265),自南雄珠玑巷南迁叠滘,卜居村头。”
    沙村公庞晏,于宋·度宗·咸淳元年(乙丑·1265),由南雄府保昌县珠玑巷(沙水村)徙居叠滘,成为庞氏徙居叠滘的始祖。
论坛开设目的:推广叠滘特色龙船文化;提供一个分享交流平台。
定位:
以民间视角发展龙船文化

TOP

黄氏

    叠滘松叠济成房,黄姓源流查考。
    《黄氏族谱》载:“黄姓松叠始祖益谦,字以逊,号吉台。原居南雄珠玑巷。因避战乱兵荒,于南宋·高宗·建炎元年(丁未·1127),xie妻邝氏及幼儿二人,南下羊城,居黄鼎司兴贤堡下松柏村。长子名明通,居松柏;次子明道,居叠滘澳边坊,成为松叠济成房居叠滘乡的始祖。”黄姓历史源流久远,是华夏的一大姓氏,世称江夏黄。在黄姓历代的迁移中,影响最大而且最为现代黄姓族人所传颂和纪念的,是黄峭山遣子的壮举,他显具传奇的色彩,记载于不少黄姓族谱之中。
    根据福建邵武禾坪大成族谱的记载摘录:
    黄峭山,福建邵武人,曾官至唐代工部侍郎。他生活在中国历史上最为动荡和大分裂的残唐五代时期。后周·太祖·广顺元年(辛亥·951),峭山高龄八十岁,家中有3妻21子。其时,他已弃官在家40年,眼见五朝更迭频繁,感慨万千。深感前人“多寿则忧,多男则惧”有理,若要延续嗣裔,激励子孙上进,非使其自立不可。于是,召集姻亲安排家事,产生了峭山遣子下江南之壮举。
    黄峭山决定每妻留长子奉侍外,其余18个子尽数遣散。将其家中积蓄平分,每人分得“瓜子金”一升和一匹马,又将家谱各授一本,以备年深岁久识所由来。
    临别时,黄峭山口占一诗作别,后裔以此诗为认祖诗:

    信马登程往异方,任寻胜地振纲常。
    足离此境犹吾境,身在他乡即故乡。
    朝暮不忘亲嘱咐,春秋须荐祖蒸尝。
    漫云富贵由天定,三七男儿当自强。

    三位夫人亦相继口占嘱子诗。

    上官氏夫人诗:
    才郎峭老有三妻,官吴郑氏三七齐。
    创业xing家离祖地,归来报命省亲帏。

    吴氏夫人诗:
    吾年八九难期会,奕叶分枝为汝题。
    倘有富贵与贫贱,相逢须念黄根蒂。

    郑氏夫人诗:
    祷告苍天祜各乡,官吴郑氏三七郎。
    奉奏公命吾儿去,报辙绵绵奕世昌。

    三位夫人还有嘱儿媳诗,就是将黄峭山的八句诗中的第一句,改动两个字,使后裔区别是哪位祖婆所出。以每年正月初一日所吃的素餐数为标记:

    上官氏:
    信马行行往异方(元旦日,食素一餐)

    吴氏:
    信马悠悠往异方(元旦日,食素二餐)

    郑氏:
    信马匆匆往异方(元旦日,食素三餐)

    多年以后,黄峭山的21个子,没有辜负父辈所期望,分别在各地站稳了脚跟,人人自强自立,功名卓著,子孙昌盛,后裔遍布大江南北和海外各地。
    至于松叠黄姓远祖济成公,只知道他是福建人,是否与黄峭山一脉同源,至今未有资料引证。
论坛开设目的:推广叠滘特色龙船文化;提供一个分享交流平台。
定位:
以民间视角发展龙船文化

TOP

杨氏

    《杨氏族谱》载:“杨氏铁崖,原籍浙江省会稽县人,后迁居珠玑古巷。其子杨廷达,于元·武宗·至大三年(庚戌·1310)徙居叠滘堡朱杨巷。杨廷达生三子,长子罗寿,居朱杨巷;次子罗庆,迁居三里社,后迁庙涌坊;季子罗熙,迁居庆云坊清白里。”
论坛开设目的:推广叠滘特色龙船文化;提供一个分享交流平台。
定位:
以民间视角发展龙船文化

TOP

彭氏

    《彭氏家谱》载:“……社善字嘉明,号厚德。瓜步九世派,延叠水之始祖也。公于嘉靖戊子迁居叠滘堡海边坊。土名观音堂,谢家故宅,开一百五十二图九甲……,配孺人李氏所生一子,号大力,钦赐御前侍卫。……观应字奇通,号大力,厚德之子也。公少时偶睡,梦食九牛,母不知而唤醒,只食八只,故有八牛之力。日事耕锄,尝拔大树作犁,纵横一扫,可供十人,终日之莳。因以大力声闻于乡,故以大力为之号。时有御史庞尚鹏奏之朝廷,圣上重其骁勇,传旨封为御前侍卫。万历九年八月,奉旨到南雄,中途得风寒之疾而终。随差陈清返奏,圣上闻之,为之流涕。赐以石铜鼓作棺,着天洚抚柩回乡,葬于竹园祖地。为之诏曰:为尔大力,骁勇英雄;尉以英灵,赐之荣封。公生于嘉靖丙午年(1546)七月十二日巳时,终于万历辛巳年(1581)八月廿六日丑时,享年三十六岁……”
论坛开设目的:推广叠滘特色龙船文化;提供一个分享交流平台。
定位:
以民间视角发展龙船文化

TOP

二、古代各姓氏徙居叠滘时间

    由于未有找齐相关的资料,故无不各个姓氏都记述。本表只能根据现在所掌握的族(家)谱,或有相关依据的姓氏资料,按其定居叠滘的先后排列:

姓氏                         定居地点                定居时间

温、许二公                                 北宋·徽宗·建中靖国元年(1101)

黄姓                     澳边、桥头        南宋·高宗·建炎元年(1127)
孔姓                     园边(上大里)    南宋·宁宗·嘉定元年(1208)
孔姓                     潭头              南宋·宁宗·嘉定元年(1208)
孔姓                     东胜              南宋·理宗·宝庆二年(1226)
庞姓                     村头              南宋·度宗·咸淳元年(1265)
至圣家庙                 洙泗              南宋·度宗·咸淳二年(1266)
至圣家庙                 育麟              南宋·度宗·咸淳二年(1266)
谭姓                     田心              南宋·度宗·咸淳八年(1272)
李姓                     潭头              南宋·度宗·咸淳十年(1274)
卢姓                     卢边              南宋·端宗·景炎元年(1276)
杨姓                     海边              元代·武宗·至大三年(1310)
麦姓                     东胜              元代·顺帝·至正十五年(1355)
何姓                     茶基              明代·成祖·永乐十二年(1414)
何姓                     东胜              明代·成祖·永乐十二年(1414)
何姓                     圣堂              明代·宪宗·成化八年(1472)
陈姓(陈大宗、四美公)    潭头              明代·英宗·天顺二年(1458)
陈姓(忍莊公、葆芝堂)    东聚              明代·英宗·天顺二年(1458)
江姓                     江头              明代·孝宗·弘治十六年(1503)
彭姓                     海边              明代·世宗·嘉靖七年(1528)
孔姓                     圣堂              明代·神宗·万历四十四年(1616)
罗姓                     东胜              明代·神宗·万历四十四年(1616)
刘姓                     陈丰              清代·高宗·乾隆三十一年(1766)
论坛开设目的:推广叠滘特色龙船文化;提供一个分享交流平台。
定位:
以民间视角发展龙船文化

TOP

三、叠滘明代姓氏分布

    叠滘乡明代有姓氏28个:孔、卢、刘、江、许、杨、麦、李、何、陆、陈、张、林、招、郑、庞、冼、罗、姚、顾、高、梁、黄、彭、温、谭、黎、潘(按笔画为序)。
    居住在24坊——
    茶基坊:何
    洙泗里:孔、张
    横涌坊:孔
    昌平里:孔
    陈丰坊:孔、刘、何、林、郑、黄
    圣堂坊:孔、卢、刘、何、陆、陈
    育麟里:孔、高
    涌表坊:孔
    漖边坊:李、黄
    江头坊:江
    东宁坊:陈、招、谭
    东聚坊:陈
    庆云坊:孔、许、杨、罗、黄、彭、温
    隔涌坊:黄
    村头坊:庞
    园边坊:孔
    三里社:麦
    卢边坊:卢
    澳边坊:顾、黄
    田心坊:谭
    桥头坊:黄
    庙涌坊:杨、冼
    东胜坊:孔、麦、李、何、罗、梁、黎、潘
    潭头坊:孔、麦、李、陈、姚、黄、梁
论坛开设目的:推广叠滘特色龙船文化;提供一个分享交流平台。
定位:
以民间视角发展龙船文化

TOP

四、叠滘1984年底姓氏

    叠滘乡1984年12月31日,有姓氏共97个(按笔画为序):
    丢(同音)、马、王、云、区、方、邓、孔、布、龙、甘、卢、叶、丘、邝、冯、朱、全、任、伦、伍、刘、江、关、严、杨、麦、李、杜、吴、余、何、邱、邹、利、宋、汪、邵、陆、陈、张、林、范、招、易、罗、欧、周、宗、郑、庞、冼、赵、钟、饶、洪、姚、夏、原、顾、袁、莫、敖、徐、钱、高、唐、郭、梁、陶、黄、萧、曹、龚、崔、彭、董、植、韩、蒋、曾、温、谢、甄、蓝、简、蔡、廖、谭、翟、樊、黎、颜、禤、潘、霍、戴。
论坛开设目的:推广叠滘特色龙船文化;提供一个分享交流平台。
定位:
以民间视角发展龙船文化

TOP

五、叠滘姓氏分布

    叠滘居民的姓氏,在2002年12月31日统计,共128个。
    居住在15条自然村和墟镇中

    茶基:马王邓孔叶卢冯吕朱伍成刘江汤关李杜吴何邱陈张林招范冼庞周赵钟洪袁唐郭容徐涂谈陶龚黄梅梁彭曾蔡廖黎潘谭薛戴(52姓)

    洙泗:丢(同音)马王区文邓孔叶卢冯吕朱任伦刘关许麦李杨吴利余何邱邹陆陈张林招罗冼庞郑周饶钟姚袁敖唐郭徐凌龚黄萧符梁彭植曾谢黎谭禤霍(58姓)

    乐庆:孔叶卢朱刘江杨何陆陈张招易郭黄梁曾蔡谭(19姓)

    陈丰:王区仇孔甘卢冯朱伦全刘江关麦李杜余何陈张林罗冼庞郑钟姚敖唐容徐黄萧盘梁董彭谢蔡黎潘谭戴(43姓)

    圣堂:王邓孔甘叶卢邝冯朱任刘江关麦李严杨吴何邱邹宋陈张林招欧庞周赵胡钟莫高郭徐黄曹萧梁彭曾谢蒲蔡廖黎潘谭霍(50姓)

    东风:王孔叶卢邝冯伍任刘麦李杜杨余何邱陈张林欧范罗郑赵柯洪高唐涂陶黄萧梁彭蓝蔡翟黎潘(39姓)

    漖边:邓孔龙叶刘江李杨苏劳何陈钟钱黄萧梁曾谢黎潘(21姓)

    江头:冯江李吴何邱陈张招罗洪黄萧梁程曾黎潘(18姓)

    宁聚:丢(同音)王区邓孔布叶劳冯刘江麦李杨何陈张招罗冼庞钟姚唐黄萧梁曾简黎谭戴(32姓)

    庆云:方孔龙叶卢吕朱刘江孙麦李杨何汪陈林罗庞郑周郭黄梁董彭赖黎霍(29姓)

    村头:丢(同音)王韦邓孔甘龙叶卢丘邝冯朱任伦全刘江麦李杨吴岑余何邱邹邵陆陈张林招欧范罗庞郑周赵胡钟姚莫高唐郭龚黄萧梁董彭植傅曾谢甄赖翟黎潘谭司徒霍(66姓)

    澳边:丢(同音)王区邓孔甘叶卢邝冯朱刘江麦李严杨苏吴余何邹陈张林招易冼庞郑周赵钟夏袁莫顾高黄曹萧崔梁董曾温蔡廖黎潘谭霍薛(53姓)

    东胜:王区邓孔龙叶卢丘邝冯吕朱伍任伦刘江汤孙麦李严杜杨苏吴余何邱宋沈陈张林招欧范罗易庞郑周赵施骆莫敖唐郭徐龚黄萧崔梁董彭赖廖黎颜潘谭(63姓)

    潭头:丢(同音)马云王韦区邓孔甘叶卢邝冯伦刘江关许阮麦李严杨吴利余何邱邵陈张林招韩范罗庞郑周赵钟姚秦原唐郭龚黄萧梁彭曾温谢雷蒙简黎谭霍(60姓)

    新约:叶卢刘江麦李杨何邹陈张欧罗冼周俞郭徐黄萧梁董谢谭(24姓)

    注:1.以笔画为序。2.澳边包括墟镇在内。
论坛开设目的:推广叠滘特色龙船文化;提供一个分享交流平台。
定位:
以民间视角发展龙船文化

TOP

六、叠滘历代建有祠堂的姓氏

    历代定居叠滘的各姓氏,其中只有24姓建祠堂169间,他们是(按笔画排序,数字是间数):
    孔37、卢8、刘5、江7、麦3、李12、杨2、何23、陈21、张1、招2、庞15、罗5、郑1、冼1、钟1、姚1、黄14、梁2、彭2
论坛开设目的:推广叠滘特色龙船文化;提供一个分享交流平台。
定位:
以民间视角发展龙船文化

TOP

第二节  人口发展

    北宋(960至1127)以来,珠江三角洲不断成沙造地,逐渐形成了大片可供垦殖的沃土蛮荒,为日益拥挤的珠玑古巷先民,提供了得天独厚的去处。一批批姓氏宗源,或依祖遗训,或听传闻,投亲靠友,避乱南迁,落户珠江三角洲,生息繁衍,迎来叠滘的黎明。
    《孔氏家谱》中载,“唐·岭南节度使孔戣遗训曰:‘岭南土沃民丰,民淳俗美,若后有故,宜居焉。’”
    《罗氏族谱》中载:“贵祖曰,予自远祖传闻,南方烟瘴,地广人稀,其中必有可处。即今向南方往,但遇江村融结,田野宽平及无势恶把持之处,即相开辟住址……”
根据有关资料记载,叠滘各姓氏先民,因战乱兵荒,天灾地劫,纷纷途经南雄梅岭古驿道等路径,迁徙逃难,歇居珠玑古巷。然后不同时期,徙居叠滘。
    随着一批又一批南迁先民加盟,使叠滘日益发展、壮大和兴旺,铸成了“久居他乡即故乡”的史实。
    根据古地图显示,现在叠滘的位置及其四周,原是一片汪洋大海,约在公元前250年左右,开始成沙造地,当时面积不大,尚未有人居住。
论坛开设目的:推广叠滘特色龙船文化;提供一个分享交流平台。
定位:
以民间视角发展龙船文化

TOP

返回列表